Wharfedale SW-10性能超出預期的平價超低音喇叭
這篇評測就先從吐槽開始吧!多年前歐系喇叭品牌做超低音喇叭,大部分都像是在做「輔助低音」,意思好像是說我家落地喇叭或書架喇叭的低頻表現已經很不錯了,有多聲道需求想讓低頻能量強一點,就加一支這樣的超低音喇叭:長得蠻可愛、體型小、單體小、音壓輸出能力也小、極低頻延伸能力有限,我就不點名了,各位上網查就可以看到不少例子。
音樂與電影雙方的考驗
到了這兩年他們終於搞清楚狀況了,超低音喇叭不但可以用在純粹 作為聽音樂用途的音響系統,而且現在的流行音樂有厚重、暴力低頻者不在少數,口味清淡的佛系超低 音根本混不下去,低頻能量要足、要夠厚夠重要不然用耳機聽到的極低頻都比超低音喇叭完整還要怎麼說服年輕玩家?「想用來音樂的超低音喇叭」對於速度的要求還比以前「只用來表現電影音效的超低音」更高,高性能、內建DSP自身具備空間響應校正相關功能(數位等化)同時又頗高價的主動式超低音喇叭紛紛出世,本篇主角看起來好 像跟那些先進超低音喇叭沒有關係,Wharfedale是英國系老牌、SW 10參考售價不到兩萬,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我在評測前就是這麼想,後來意外發生了、是好的意外。
特製的長衝程單體
SW-10 是 Wharfedale SW系列之中體型最小的一員,在它之上還有配備12吋單體的SW-12與15吋單體的SW-15。SW-10的10吋單體裝在箱體正面,寬懸邊、顯然是採取長衝程設計,能容許大功率輸入時單體音盆做大幅度的活塞運動、推動更多空氣、表現出更大的低頻能量。然而在劇烈的活塞運動下,單體的音盆還要有足夠的剛性、盡量減少運動當下瞬間形變(盆分裂)造成的失真,Wharfedale選擇的材料是以長纖維紙漿作出有點厚度的「無壓製紙盆」,這其實應該說是相當成熟的技術,這樣的材料與工法可以讓單體設計者做出理想的音盆厚度,方向不規則、粗細不一的纖維紋理與材質讓音盆本身具有良好的剛性與阻尼特性、能充分抑制音盆寄生的多餘振動、降低音染。在單體的後方中央還有「排氣通道」,在單體動作的同時讓吸入空氣冷卻音圈總成、再將熱氣排出,以此確保單體在高功率驅動、使用較長時間的狀態下能減少音圈發熱造成熱阻效應的副作用,仍能維持高效率。
箱體結構與分頻點調控範圍
藉著這篇評論我想先幫忙修正一下錯誤:在拿到本品測試前我先做功課、上網察了一些資料,我在不只一個網站看到SW-10的箱體是密閉式、同系列家族的二哥 SW-12 則是低音反射式,我當時還覺得蠻有意思的啊!該不會兩者的主要用途前者是「音樂用」、後者是「電影音效用」吧?後來實際拆箱使用,我才知道那些網站上的資料是錯的,實際上SW-10底下的四個腳座做得比較長,就是因為它的箱體結構是低音反射式、反射孔朝下,利用地板反射增強反射管出口的極低頻能量並且在底部向四方擴散。 另外還有兩項規格也有問題,超低音分頻點的調整範圍,原廠官網標示Crossover Range為30 – 150Hz;頻率響應範圍則是40 – 120Hz ±3dB,您是不是覺得哪裡怪怪的?您有看過哪支超低音喇叭的分頻點調整範圍比頻寬還要寬的嗎?實際我在 SW-10 背板上看到CROSSOVER旋鈕標示的可調範圍是40Hz – 150 Hz,最低分頻點可以到40Hz這麼低的頻率我認為已經很不錯了,因為這樣已經可以避免用在「沒有低頻管理的二聲道系統」以SW-10搭配書架式或小型落地喇叭因為超低音分頻點沒有辦法調整到更低頻率、部分低頻工作頻段重疊會造成類似駐波的轟鳴問題(當然這也牽涉到玩家調整觀念的問題)。
好好擺位,就能「確實聽到」25Hz
我在箱體結構與分頻點規格標示發現問題,當然也會對頻率響應的規格數據質疑,不過我還是尊重原廠的頻響數據,畢竟我沒有無響室或「寂靜的超大空間」可以做準確的儀測,我只能說40 – 120Hz ±3dB後面的「±3dB」真是超有良心的標示!意思是說低端只滾降3dB 就取這個頻率,很多廠商標示的低端響應到多少Hz已經-12dB了,有說還好,沒說負多少dB的還更多。質疑是吧?我最大的毛病就是非要找答案,想找的答案很現實:在我試聽的空間、聆聽位置實際的極低頻能延伸到多低。當然我會不擇 手段、儘量把SW-10擺在低頻響應最佳的位置,最後我把SW-10擺在本刊試聽室約8坪大長方體空間的右後牆角附近,在空間邊界效應的作用下得要了我想要的效果:低端響應24.7Hz -3dB!以參考售價還不到兩萬的平價超低音喇叭而論,這是相當出色的成績哦!我測試過自己聽到最低的頻率大概是在 16Hz,這次用 SW-10 在好好擺位之後,它可以讓我聽到25Hz、已經贏過很多大型落地喇叭,落地喇叭擺位不當、連SBIR(speaker boundary interference)為何都不知道的就甭提了。
當成「聽音樂用的超低音」很可以!
本次測試我有使用低頻管理、超低音分頻點設在80Hz,搭配Pioneer EX系列喇叭,雖然左右聲道S-1EX是落地式喇叭,我依然是設在small、分頻點同樣是80Hz,這樣更能聽出SW-10在聆聽二聲道音樂檔狀態下完整的表現如何(如果分頻在40Hz試聽的意義就不大了)。一開始我說「好的意外」就是在這個「2.1聲道聽音樂」的狀態下發生的,我原本只是抱持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沒想到SW-10居然給我認真起來,我完全沒有料到 SW-10 銜接取代S-1EX 80Hz以下低頻與極低頻的發聲之後,聽起來竟然與S-1EX自己發出來的(全頻段發聲狀態下)聽起來幾乎一模一樣!在我剛聽的時候甚至還以為自己設定失誤、以為還是在S-1EX全頻發聲 (SW-10沒發聲)的狀態,但是當我檢查SW-10確實正在發聲與環繞擴大機的設定選單之後,我真的嚇一跳:這還是我認識的 Wharfedale 超低音喇叭嗎?價格等級差這麼多(S-1EX上市當年參考售價45萬一 對)竟然可以完美融合,聽二聲道音樂完全聽不出左右聲道與超低音喇叭銜接的破綻,更難得的是SW-10的速度完全跟得上相當快的S -1EX,良好的控制力讓它能表現出相當乾淨俐落、強弱分明、解析度頗高、完全不會「拖尾」混濁的低頻與極低頻,而且表現流行音樂低頻punch的力度、飽滿的肉感與彈性,讓它在展現速度的同時,還藉著低頻增強了音樂韻味與律動的感染力,我以我才會說是「好的意外」,因為我根本沒想到在兩萬元以下會有這樣擅於表現音樂的超低音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