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 C700V2 機能、性能與聲音魅力度都是所屬價位帶的模範
NAD C700 V2 機能、性能與聲音魅力度 都是所屬價位帶的模範
不會吧?我認為性價比相當高、功能齊備、表現全面的NAD C700才推出兩年就改款?如果只是為改而改、甚至為漲價而改款我很難認同,但是如果是「加量不加價、升級不漲價」,那就來吧!這回NAD新推出C700的後繼機種C700 V2就是這麼佛心,沒在玩那種換殼、幾乎換湯不換藥的小把戲改款,而是在原本已經相當豐富的功能之外、添加實用性高重大的新功能,另外還在電路升級、提高音質。
有HDMI eARC與2.1聲道低頻管理
C700 V2是一部2.1聲道串流擴大機,跟一般綜合擴大機相比,本機的特色之一是有「.1」可以加接主動式超低音喇叭,且「包含低頻管理」以數位音訊處理電路做二聲道喇叭的高通濾波與超低音喇叭的低通濾波,讓二聲道喇叭與超低音喇叭能完全避免工作頻段重疊,要調整到「銜接得天衣無縫」並不困難。
本機的另一項特點則是配備HDMI eARC端子,能夠對應電視輸出的數位音訊,且能透過HDMI的CEC機制讓電視連動控制 C700 V2 的音量調整與開關機(只要用電視遙控器控制即可),因此只要使本機作為音響系統的核心,它就能如同Soundbar讓2.1聲道音響系統在日常收看電影、音樂影片的時候取代電視內建喇叭發聲,與Soundbar相比,正規的音響系統當然會有更好的音質、能量與音場寬度,只差沒有後方與上方音場而已。因此若受限於空間,多聲道系統裝不下去、Soundbar的音質又接受不了,可以認真考慮以C700 V2構成系統取代Soundbar的用途。
可付費升級添加先進的Dirac Live空間校正
先前我把C700初代機視為「平價版M10」不只是因為兩者的聲音風格相近、且機體大小、外觀設計到內部電路佈局的方式都十分相似,C700 V2的外表保留相同的特徵,機內也同樣採取「二層樓」的架構:其中「樓上」就是串流前級電路、下方則是NAD自己研發製作的電源與荷蘭Hypex UcD D類功放模組的「NAD訂製版」。
這次C700進化到V2主要的改變主要是在前級:其一是在數位音訊處理電路添加了Dirac Live空間響應校正的支援,這項功能就是因為當年M10(初代)開始搭載應用在二聲道音樂用途才會受到眾多玩家高度重視,它最大的作用是能夠校正因為空間與喇叭擺位不當造成在特定頻率產生的低頻轟鳴與凹陷,且能解決因為喇叭擺位不當、空間左右壁面不對稱造成音像定位偏右偏左與結像鬆散的問題,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是NAD第一回把Dirac Live下放到這麼便宜的機種上,但我還是要說清楚,C700 V2是Dirac Live「Ready」,需額外購買授權(在Dirac官方網站)與校正麥克風才能使用這項功能。
DAC晶片大升級、比照M10 V2辦理
第二項改變則與聲音表現有關,原本C700在數類轉換電路使用的主要DAC晶片是ES9010K2M(動態範圍116dB、總諧波失真-106dB),C700 V2則升級為ES9028Q2M(動態範圍129dB、 總諧波失真-120dB),比較數據就知道DAC的性能等級差異頗大,且ES9028Q2M這款高階32 bit DAC應用ESS HyperStream II架構,能減少時基誤差(Jitter)提高音質。
我相信這不是巧合,完全就是故意的:ES9028Q2M剛好就是NAD M10 V2的數類轉換晶片!所以就硬體條件來看,所以NAD真是有心讓C700 V2的客觀條件像是一部「平價版M10 V2」,但是我也要先透露:兩者聲音風格並不相同,可以確定的一點是DAC晶片的升級會讓C700 V2的動態(聲音強弱的反差與躍動感)、音質細膩度相較於上一代有明顯的改善。
添加黑膠唱盤輸入與紅外線遙控器
第三項改變則是在類比輸入部分,原本C700有兩組類比(LINE)輸入,本機則把其中一組類比輸入改成可以對應黑膠唱盤(MM唱頭)的PHONO。第四項進化則是便利性,先前C700的「遙控」必須完全倚賴智慧手機安裝的BluOS App來操作,這回C700 V2「應玩家要求」附贈一支紅外線遙控器,讓用戶可以輕鬆控制音量、音樂播放與其他功能,讓簡單的常用操作用起來更方便、也能避免手機操作App發生誤觸的狀況。
完善的數位音樂播放功能
C700 V2的數位音樂播放功能與上代機種C700相同:C700 V2內建BluOS串流電路,支援Apple AirPlay 2、Spotify Connect、Tidal Connect、KKBOX、Qobuz、Presto、Tune in⋯⋯等等,BluOS對於串流音樂服務支援的豐富性可以說是目前最高的,NAD串流機種的用家要是懶得自己播音樂,還可以免費聽6個MQA/CD音質的網路電台。除了網路串流以外,我更傾向「播放音樂檔」,有比較過的玩家們應該很清楚後者的音質明顯比較好,而C700 V2能直接相容播放MP3、AAC、WMA、Ogg Vorbis、WMA-L、ALAC、OPUS、MQA、 FLAC、AIFF與WAV等各類音樂檔,無損音樂檔最高相容規格為192kHz/24bit,最簡單的使用方式是把所有音樂檔分類儲存在USB硬碟作為「音樂庫」、插入本機背板 的USB端子即可播放,還可以設定讓本機作為伺服器、把音樂庫分享給其他空間的系統使用。本機的網路連接包括有線的RJ45網路線端子與無線的雙頻Wi-Fi,它還內建雙向藍牙(5.0),可以對應「輸入」行動裝置傳來的數位音訊,也可以「輸出」數位音訊給無線耳機使用且相容aptX HD高音質傳輸。
推力頗強、開大聲聽依然維持良好的全頻均衡性
先前評測C700初代機我就覺得它的聲音比我過去聽過搭載同款 UcD D類功放模組的聲音更「新鮮」、音質表現已經蠻像Hypex上位的Ncore模組了,事實上就客觀條件(性能數據)來看,C700配備的訂製板模組能真是不錯,這次C700 V2依然如此,多數中價位與低價位的擴大機我認為標示的輸出功率「僅供參考」居多,因為這中間還包含規格數據標示的取巧手段,因此有時候我們看到數據標示每聲道100瓦輸出「應該」夠用,但實際 開大聲聽聲音的平衡性就被破壞掉,典型的狀況就是低音變薄、中高音前傾而顯得嘈雜,這就是電流輸出能力不足與失真偏高的問題對於實際聽感造成的影響。
NAD的規格標示向來保守,C700 V2在最大連續功率(額定功率)九成輸出的狀態下,全頻段的總諧波失真依然能壓低在0.04%以下,所以是非常實在的功率標示、沒有灌水。事實上它的推力還真是可圈可點,在全頻段驅動Pioneer S-1EX落地喇叭的狀態下,從小音量逐步開到非常大的音量,它的低頻厚度與重量感、全頻段的均衡性都維持得非常好,大聲不吵、高音完全不刺耳,沒有白熱化的狀況。
質感細膩,感受溫潤的類比風味
我認為C700 V2與C700之間在聲音表現方面有相當明顯的差別,才剛剛開聲我就可以聽出來它的音「質」有很大的進步:整體的細節更為豐富,高音充分向上延伸、相當完整細膩地呈現小提琴泛音成分,琴音顯得更為真實、有著自然的光澤感。
在聲音的性格方面,我認為C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