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 C700V2

NAD C700V2 機能、性能與聲音魅力度都是所屬價位帶的模範

NAD  C700 V2 機能、性能與聲音魅力度 都是所屬價位帶的模範
不會吧?我認為性價比相當高、功能齊備、表現全面的NAD C700才推出兩年就改款?如果只是為改而改、甚至為漲價而改款我很難認同,但是如果是「加量不加價、升級不漲價」,那就來吧!這回NAD新推出C700的後繼機種C700 V2就是這麼佛心,沒在玩那種換殼、幾乎換湯不換藥的小把戲改款,而是在原本已經相當豐富的功能之外、添加實用性高重大的新功能,另外還在電路升級、提高音質。
有HDMI eARC與2.1聲道低頻管理
C700 V2是一部2.1聲道串流擴大機,跟一般綜合擴大機相比,本機的特色之一是有「.1」可以加接主動式超低音喇叭,且「包含低頻管理」以數位音訊處理電路做二聲道喇叭的高通濾波與超低音喇叭的低通濾波,讓二聲道喇叭與超低音喇叭能完全避免工作頻段重疊,要調整到「銜接得天衣無縫」並不困難。
本機的另一項特點則是配備HDMI eARC端子,能夠對應電視輸出的數位音訊,且能透過HDMI的CEC機制讓電視連動控制 C700 V2 的音量調整與開關機(只要用電視遙控器控制即可),因此只要使本機作為音響系統的核心,它就能如同Soundbar讓2.1聲道音響系統在日常收看電影、音樂影片的時候取代電視內建喇叭發聲,與Soundbar相比,正規的音響系統當然會有更好的音質、能量與音場寬度,只差沒有後方與上方音場而已。因此若受限於空間,多聲道系統裝不下去、Soundbar的音質又接受不了,可以認真考慮以C700 V2構成系統取代Soundbar的用途。
可付費升級添加先進的Dirac Live空間校正
先前我把C700初代機視為「平價版M10」不只是因為兩者的聲音風格相近、且機體大小、外觀設計到內部電路佈局的方式都十分相似,C700 V2的外表保留相同的特徵,機內也同樣採取「二層樓」的架構:其中「樓上」就是串流前級電路、下方則是NAD自己研發製作的電源與荷蘭Hypex UcD D類功放模組的「NAD訂製版」。
這次C700進化到V2主要的改變主要是在前級:其一是在數位音訊處理電路添加了Dirac Live空間響應校正的支援,這項功能就是因為當年M10(初代)開始搭載應用在二聲道音樂用途才會受到眾多玩家高度重視,它最大的作用是能夠校正因為空間與喇叭擺位不當造成在特定頻率產生的低頻轟鳴與凹陷,且能解決因為喇叭擺位不當、空間左右壁面不對稱造成音像定位偏右偏左與結像鬆散的問題,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是NAD第一回把Dirac Live下放到這麼便宜的機種上,但我還是要說清楚,C700 V2是Dirac Live「Ready」,需額外購買授權(在Dirac官方網站)與校正麥克風才能使用這項功能。

DAC晶片大升級、比照M10 V2辦理
第二項改變則與聲音表現有關,原本C700在數類轉換電路使用的主要DAC晶片是ES9010K2M(動態範圍116dB、總諧波失真-106dB),C700 V2則升級為ES9028Q2M(動態範圍129dB、 總諧波失真-120dB),比較數據就知道DAC的性能等級差異頗大,且ES9028Q2M這款高階32 bit DAC應用ESS HyperStream II架構,能減少時基誤差(Jitter)提高音質。
我相信這不是巧合,完全就是故意的:ES9028Q2M剛好就是NAD M10 V2的數類轉換晶片!所以就硬體條件來看,所以NAD真是有心讓C700 V2的客觀條件像是一部「平價版M10 V2」,但是我也要先透露:兩者聲音風格並不相同,可以確定的一點是DAC晶片的升級會讓C700 V2的動態(聲音強弱的反差與躍動感)、音質細膩度相較於上一代有明顯的改善。
添加黑膠唱盤輸入與紅外線遙控器
第三項改變則是在類比輸入部分,原本C700有兩組類比(LINE)輸入,本機則把其中一組類比輸入改成可以對應黑膠唱盤(MM唱頭)的PHONO。第四項進化則是便利性,先前C700的「遙控」必須完全倚賴智慧手機安裝的BluOS App來操作,這回C700 V2「應玩家要求」附贈一支紅外線遙控器,讓用戶可以輕鬆控制音量、音樂播放與其他功能,讓簡單的常用操作用起來更方便、也能避免手機操作App發生誤觸的狀況。

完善的數位音樂播放功能
C700 V2的數位音樂播放功能與上代機種C700相同:C700 V2內建BluOS串流電路,支援Apple AirPlay 2、Spotify Connect、Tidal Connect、KKBOX、Qobuz、Presto、Tune in⋯⋯等等,BluOS對於串流音樂服務支援的豐富性可以說是目前最高的,NAD串流機種的用家要是懶得自己播音樂,還可以免費聽6個MQA/CD音質的網路電台。除了網路串流以外,我更傾向「播放音樂檔」,有比較過的玩家們應該很清楚後者的音質明顯比較好,而C700 V2能直接相容播放MP3、AAC、WMA、Ogg Vorbis、WMA-L、ALAC、OPUS、MQA、 FLAC、AIFF與WAV等各類音樂檔,無損音樂檔最高相容規格為192kHz/24bit,最簡單的使用方式是把所有音樂檔分類儲存在USB硬碟作為「音樂庫」、插入本機背板 的USB端子即可播放,還可以設定讓本機作為伺服器、把音樂庫分享給其他空間的系統使用。本機的網路連接包括有線的RJ45網路線端子與無線的雙頻Wi-Fi,它還內建雙向藍牙(5.0),可以對應「輸入」行動裝置傳來的數位音訊,也可以「輸出」數位音訊給無線耳機使用且相容aptX HD高音質傳輸。
推力頗強、開大聲聽依然維持良好的全頻均衡性
先前評測C700初代機我就覺得它的聲音比我過去聽過搭載同款 UcD D類功放模組的聲音更「新鮮」、音質表現已經蠻像Hypex上位的Ncore模組了,事實上就客觀條件(性能數據)來看,C700配備的訂製板模組能真是不錯,這次C700 V2依然如此,多數中價位與低價位的擴大機我認為標示的輸出功率「僅供參考」居多,因為這中間還包含規格數據標示的取巧手段,因此有時候我們看到數據標示每聲道100瓦輸出「應該」夠用,但實際 開大聲聽聲音的平衡性就被破壞掉,典型的狀況就是低音變薄、中高音前傾而顯得嘈雜,這就是電流輸出能力不足與失真偏高的問題對於實際聽感造成的影響。
NAD的規格標示向來保守,C700 V2在最大連續功率(額定功率)九成輸出的狀態下,全頻段的總諧波失真依然能壓低在0.04%以下,所以是非常實在的功率標示、沒有灌水。事實上它的推力還真是可圈可點,在全頻段驅動Pioneer S-1EX落地喇叭的狀態下,從小音量逐步開到非常大的音量,它的低頻厚度與重量感、全頻段的均衡性都維持得非常好,大聲不吵、高音完全不刺耳,沒有白熱化的狀況。

質感細膩,感受溫潤的類比風味
我認為C700 V2與C700之間在聲音表現方面有相當明顯的差別,才剛剛開聲我就可以聽出來它的音「質」有很大的進步:整體的細節更為豐富,高音充分向上延伸、相當完整細膩地呈現小提琴泛音成分,琴音顯得更為真實、有著自然的光澤感。
在聲音的性格方面,我認為C700 […]

By |三月 20th, 2025|迴響已關閉

NAD C700V2 – NAD目前入門系列最棒的擴大機

NAD C700V2 – NAD目前入門系列最棒的擴大機

 
至今筆者還記得刊登在370期,NAD M10在台灣的發表會。當初發表會陣仗浩大,NAD歐洲品牌經理Cas Oostvogel更是自1990年代之後第二次來台;而推出之後M10也真的在音響市場颳起一股旋風。事後分析,M10成功要素大致可以歸類於幾點:第一,採用業界知名的D類放大Ncore。第二,內建知名空間校 正軟體Dirac Live。第三,不但直接內建串流,還是自家開發的BluOS平台。 第四,尺寸比標準擴大機小巧、時尚的外型設計、正面的7吋全彩觸控螢幕也符合現代消費者喜好。
Dirac Live
因為M10實在太成功,因此NAD在幾年後又推出第二代,也推出售價只約M10一半的C700。雖然型號名稱完全不同,但外型一看就知道跟M10有關聯。C700確實是平價版的M10,但各個環節都有因為售價適當的變動。包含螢幕改用5吋非觸控、放大模組改用同廠較平價的UcD,以及沒有Dirac Live;但其餘部分依舊保有M10的元素,C700可是Classic系列第一款直接內建BluOS串流平台的擴大機。
近期M10已經改版為V3,而C700也進化為V2。大受好評的外型當然是不能更動,但內部功能更為豐富;尤其是C700 V2在未來將會加入Dirac Live功能,這可是當初M10之所以可以颳起旋風的原因之一。且 C700 V2 能夠使用Dirac Live的意義,在於此價位終於也有搭載Dirac Live的串流綜擴。由此來看,C700 V2的改版幅度不可謂不大。
只要稍微有些概念,就會知道空間環境幾乎左右音響系統最終的聲音表現;這也是為何有能力的音響迷需要花大錢打造聆聽室,本刊試聽室也使用數量眾多聲學道具的根本原因。但入門階段的音響迷哪有可能花費那麼多錢購買聲學道具?因此對入門階段來說,使用DSP空間校正這條路是最合理的做法。DSP空間校正也有不同類型,比如傳統的參數型EQ,也有透過輸入空間大小,環境家具等數據校正的類型。Dirac Live則是針對非專業人士設計,透過麥克風量測的自動空間校正技術; 一般消費者只需要跟著指示一步驟一步驟進行即可,操作門檻極低。
三大進化
不少音響廠家也有推出自動空間校正,但絕大部分都是自行開發,只供自家產品使用。而Dirac Live特殊之處,則是它是典型販售技術使用權的公司, 任何廠商只要取得授權都可以在自家產品中安裝Dirac Live功能。這點導致採用Dirac Live的器材陣容快速擴張,沒意外應該是目前各種自動空間校正技術當中,搭載器材型號最多者。C700 V2另一項進化,就是DAC解碼晶片由ES9010改為ES9028。對DAC 晶片命名稍微有些了解就知道,ESS 尾數8都是一時的旗艦晶片,只是新舊世代區別而已。再者上一代 M10 V2 其實也就是使用ES9028,M10 V3改為 ES9038;兩者屬於前後代旗艦關係,性能其實不會差距太大。對筆者來說,此價位器材能給出旗艦晶片,絕對是誠意的展現。
C700 V2 的另一新功能是新增MM唱放,在黑膠依舊有越來越熱門的趨勢來說這新增很切合消費者需要。不過筆者好奇這MM唱放會經過類比-數位-類比的轉換嗎?原廠沒有特別提,但日後如果Dirac Live也可以校正黑膠輸入,那就是這種模式;畢竟Dirac Live必須在數位狀態下進行。新版還有個小差異是配件新增遙控器BC1,這對習慣使用遙控器而非APP的人來說當然也很重要。

原先的好基礎
新舊代差異表過,還有從初版就訂立下來的好基礎。首先是放大模組採用UcD這款D類放大。UcD是Hypex公司推出的第一款放大模組,當年推出時就以性能特別好、售價特別貴,顛覆以往音響迷認為D類放大達不到Hi-Fi高度,或只能作為超低音喇叭放大使用的觀念。當然,之後Hypex又推出Hi End級 別的NCore,還有其他公司也推出不同D類模組,共同改變音響圈對D類的看法又是後話。雖然後浪推前浪,但UcD依舊是平價擴大機的優質選擇。
UcD有個神奇特色,就是失真率不太會隨著輸出功率一同提高。C700 V2 標示失真率8歐姆小於0.05%、4歐姆小 於0.04%;單看數字沒有特別驚人,但輸出功率從250毫瓦到帳面額定功率都可以維持這個失真率,測量範圍還是20Hz-20kHz,這幾乎就是最硬的標示方法了。要知道大部分AB類失真數字,其實多數是以1瓦輸出,量測1kHz失真。
第二個好基礎就是BluOS。這個串流平台系統是NAD母公司Lenbrook當初花費七年時間研發而成,至今依舊有許多其他串流APP沒有的特點。比如目前其他音響品牌推出的APP基本上都侷限在雙手機平台上;但BluOS除了雙手機平台,Windows、macOS也可以安裝,能夠在不同平台間切換使用。BluOS支援串流平台也特別多,目前官方表示支援超過20種串流平台。BluOS也是市面極少數能夠支援KKBOX的串 流平台,這對台灣音響迷來說非常重要。當然還有全繁中介面,不想看英文選單也沒問題。BluOS還開放其他音響品牌談合作,所以目前包含DALI、Cyrus、PSB、ROKSAN、Monitor Audio 等品牌,串流相關系統也都是採用BluOS。甚至與一些智慧家庭控制系統合作,讓BluOS成為智慧家庭的一部 份。
搭載HDMI eARC
BluOS優點很多,但以往NAD擴大機只有高階Master系列才有內建,平價Classic系列多半設計成需要額外添購 BluOS串流模組,才能享受BluOS串流服務,不加購連串流都沒有。C700則是少數直接內建串流的Classic系列擴大機,也是第一代推出時的焦點之一。
輸出入介面也是C700吸引人之處,其中HDMI eARC無疑是焦點之一。HDMI eARC可視為當今影音劇院的標準傳輸介面,幾乎任何電視、投影機、環擴都會搭載;但在兩聲道系統中卻一直是非常罕見的介面,C700就是那市場中的少數。此外現代人最熟悉的Wi-Fi、藍牙也有內建,且還是規格相當先進的藍牙5.0 aptX HD,Wi-Fi 5。這個藍牙輸出入都可以,將音訊傳輸給藍牙耳機當然也行。當然也不能忘記這次新增的MM唱放輸入。
在輸出上,C700搭載一組RCA輸出,讓C700可以作為訊源、前級使用。更實用的是具備超低音輸出,畢竟此價位帶喇叭多半是書架型,自然有搭配超低音需求。這個超低音輸出有非常先進的分頻功能。用家可以設定分頻點,之下給超低音,之上驅動喇叭;換言之喇叭可以減少工作負擔,是最理想的2.1聲道處理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 […]

By |三月 11th, 2025|迴響已關閉